南京家教网

教员注册  |
南京家教网简介| 收费标准     
    教育新闻资讯     请家教常见问题     做家教常见问题     南京状元家教网公告     家长加油站     学习宝典     家教对话     家教才艺通     学习资料     外语学习     教学资源     初一试题     特色小班     中考专题     高一试题     高二试题     高三试题     高考专题     初二试题     初三试题
  当前位置:【南师大家教网】 → 首页家教资讯 → 浏览文章

采编:南京家教网   来源:南京家教http://www.nanjingjiajiaow.com    点击:1072    发布日期:2013-01-18 20:58:22

南京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二、(9,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是小米和大米的起源地。小米是指粟、黍,主要在黄河流域起源和发展,后来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北方现在主要的谷物是小麦,而小麦又是从西亚那边传过来的,不是中国原生的。长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所以中国是两种农业的起源地——北方是以小米为主的农业,南方长江流域是以大米、稻作农业为主的农业起源地。

过去,研究农业起源,农学家主要根据栽培种与野生祖本的关系,也就是植物的基因库,认为基因种类多样化的地方,就应该是农业起源的中心。所以一般都认为印度是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日本学者提出过山地起源说,认为东南亚北部的山地,包括中国的云南,泰国、缅甸、越南北部,还有印度的东北部,这个区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

事实上,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时候,中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就已经形成了。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一个漫长的冬季,冬季的食物资源比较缺乏,先人就得想法子来增加食物的资源,这就是农业产生的一个社会动力。而这两个地方又恰恰有可以栽培的野生祖本植物。粟的野生祖本,就是狗尾草,这里到处都是;黍的野生祖本在华北地区也能找到,有野生黍。所以人们可以栽养它。在长江流域呢,有野生稻,到现在还有,江西、湖南都还有,这些地方是野生稻分布的北部边缘。为什么许多农学家考虑野生稻从印度起源、从山地起源,还有一些农学家考虑从华南和东南亚起源?因为这些地方野生稻非常多。长江流域野生稻很少,是野生稻生长的边缘地带。然而,他们就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些野生稻多的地方,其他的食物也多,人们就用不着种了。

稻谷作为食物的优势在哪里?它的优势是易于贮藏,填补冬季食物的匮乏。而且稻谷又是一种一年生的植物,种了以后等不了几个月就可以收获,到第二年开春又可以下种。要是别的植物,比如说水果或者是干果,像栗子、橡子,你把这些种子保存后播种,多少年以后才能结果,周期太长。谷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优点。所以在这样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背景下,黄河流域跟长江流域,就成了两种农业起源的温床。

这两个农业体系的形成对中国来讲极为重要。北方旱地农业歉收了,南方的水地农业可以做补充;南方水地农业歉收了,北方旱地农业可以做补充。中国文化的特色,就以广大的农业为基础,而且是两个农业体系,就像双子星座似的,拧在一起。

(选自200918日《光明日报》《农业起源与中华文明》,有删节)

5.下列对成为我国两种农业起源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 是野生稻分布的北部边缘,这些地方长有少量的野生稻。

B.两流域都有漫长的冬季,冬季里食物资源比较缺乏,人们有生活压力。

C.黄河流域有野生黍和大量的狗尾草,都是可以栽培的野生祖本植物。

D.水果或者是干果,像栗子、橡子之类的植物,从播种到结果周期太长。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南方种植大米,北方种植小米、小麦的农业体系,是在六七千年前形成的。

B.水稻、谷子等谷类作物,共同的优点就是易于贮藏,能够填补冬季食物的匮乏。

C.日本学者提出稻作农业山地起源说,是因为那里野生稻多,基因类型多样化。

D.有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对我国极为重要,一方遇到自然灾害,另一方可以做补充。

7.下列根据文中的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经历了自然与历史的检验,这种农业种植传统将不会改变。

B.水稻之所以没有起源于印度或我国的华南一带,主要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自然资源丰富,食物充足。

C.农业起源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自然、地理、气候的背景之外,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类的聪明与智慧。

D.水稻和谷子的成功培育证明了越是自然条件差的高寒地区,越能培育出生长期短,易于贮藏的粮食作物。

二、(9分,每小题3分)

5.D  (本句只解释了水果或干果没有成为主要作物的原因,不是两种农业起源的原因)

6.A(无中生有,小麦成为北方主要农作物的具体时间文中没有涉及。)

7.BA项推断绝对化,“北方现在主要的谷物是小麦”证明了本推断的错误;C项过于强调了人的聪明与智慧,最主要的条件应该是“植物的基因库”; D“条件越差越能培育”不符合文意。)

石家庄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脑的变化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从40岁开始人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行动迟缓。这项研究表明,到了中年,即使健康的人,负责运动神经元控制的脑区的绝缘性(由包裹着神经纤维的一层特殊的薄薄的脂肪产生)会开始下降。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学家乔治·巴特佐基斯比喻说,大脑就像互联网,动物的快捷取决于带宽,而在大脑中的髓磷脂,就是包裹着神经纤维的一层特殊的薄薄的脂肪,就相当于“宽带”。这研究帮助解释了为什么“40岁之后很难再成为一名世界级的运动员”。.

尽管这个消息听起来有些令人沮丧,但这项研究为我们指出了在身体和精神上保持积极状态的另外一个原因——进行积极锻炼的大脑可以更迅速地发现受损的绝缘部分,并指示修复细胞前去修复。.

    健康的髓磷脂可以更迅速地传输大脑用于发出指令的电子信号。更高的放电频率——被称为“动作电位”——可以加速人们的动作,包括从拍篮球到敲击手指敲击的任何一种动作。    如果说髓磷脂是在青春期时积聚起来的,那么它的生成速度什么时候会慢德不足以抵消人体修复破损、老化的绝缘材料的过程?.

    巴特佐基斯召集了72名年龄从23岁到80岁的健康男子,让他们完成一个简单的测试——看看他们敲击食指的速度有多快。研究人员统计了这些人在10秒钟时间内敲击的次数,并记录10组敲击中次数最多的两次。随后对这些人的大脑进行扫描,检查他们大脑中命令手指进行敲击的部分的髓磷脂有多少需要修复。.

    令人吃惊的是,敲击速度和髓磷脂的健康程度都是在39岁时达到巅峰。然后,这两者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开始走下坡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脑的其它部分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目前掌握的证据显示,髓磷脂在大脑中负责认知功能的部分比负责运动神经原控制的部分的磨损晚十年左右的时间。.

5.下列对“髓磷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髓磷脂可以迅速地传输大脑用于发出指令的电子信号。.

B.髓磷脂是在人处于青春期时聚集起来的。.

C.髓磷脂的健康程度在人处于39岁时达到颠峰。.

D.髓磷脂负责认知功能的部分比负责运动神经元控制的部分的磨损晚十年左右。.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大脑的变化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随年龄的增加而行动迟缓。.

B.控制脑区的绝缘性的是包裹神经纤维的一层特殊的脂肪。.

C.健康髓磷脂的高放电频率可以使人们的动作又准又快。.

D.髓磷脂在出了问题之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巴特佐基斯的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延缓运动机能的衰老。.

B.让大脑进行积极锻炼,可以让运动员40岁以后再创辉煌。.

C.读书越多,髓磷脂越多,人的动作就越能长久地保持快捷。.

D.人应该在年轻时加强训练,积攒一些髓磷脂供衰老时使用。.

5A(原文为“健康的髓磷脂”) 

6DA、原文为“可能解释”,而且是“从40岁开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行动迟缓”;B、包裹着神经纤维的脂肪产生绝缘性; C、健康的髓磷脂的高放电频率可以使动作准确没有依据) 

7AB、原文是“很难再成为一名世界级的运动员”; 、读书并不能增加髓磷脂,“长久”无中生有;D、经过训练积攒髓磷脂在文中无依据) 

河北省衡水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从仿真到逼真:转瞬显现导演创意

陈磊

    ①数千白衣武者将太极拳打得行云流水、整齐划一;2008个长衣武士击缶传歌,通过拍击精准地显示着倒计时;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快速排列变化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在总计两万人的表演现场,每0.04秒就会发出一个动作指挥口令。当你被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些精彩表演深深感染时,也许不知道,在张艺谋等导演背后还有个“科技参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简称“仿真编排系统”),它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②“导演只要说出自己创意,科研人员将具体参数输入系统,电脑上就会呈现出和真人表演同样逼真的效果。它还能实时漫游,也就是说能展示任意不同角度的镜头画面,帮助导演随时调整预案。”该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丁刚毅介绍说,这次表演全面系统地采用数字表演和仿真技术,如果靠想象或真人反复排练来调整表演方案,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③系统用途之一是智能化确定参演人数,在此之前,由于排练等动态复杂因素,没人能说出一个方案需要多少人,导演们也常为此争执,现在用软件一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星光”表演中,导演www.ks5u.com最初估计要5000人,计算机根据衣服、人体厚度、图形范围、人与人间距等各种因素,进行智能填充及分布,得出最优方案,建议2369人参演。起初,大家对这套系统还不太信任,排练击缶时找来800人现场排练,结果发现和计算机的结果几乎没有出入。

    ④最令人惊叹的是,开幕式击缶和活字印刷表演如何让上千名表演者的动作如同机器一样准确无误、毫厘不差?科研人员张龙飞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每个演员都有制胜法宝——一张口令表。系统通过自动化确定演员站位,给每个人设定坐标并分区编号,电脑根据站位数据确定灯光动画效果,同时,根据呈现出的三维效果视频,自动化分配各个站位的演员动作,每0.5秒出一张数据图,演员只要拿着动作口令表,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动作就行了。

    ⑤导演想法多,创意新,还随时变化,作为“技术参谋”,这套系统实现了全程贴身服务。仿真编排系统还能通过实时捕捉采集动作,实现大规模群体表演动作预演和多媒体交互指挥,并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实现演出流程、演出人员、服装道具、实施进度管理和参演团队集结调度等。这些技术都成功地应用于彩排指挥、2016人太极表演、万人代表团入场仿真等重要环节。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曾感慨:“这就是科技奥运!”

    ⑥“该仿真系统能够把一个模糊创意变成可操作、可执行的方案,把创意、排练方案、呈现形式甚至服装道具等信息管理都融合在一起,利用平台系统综合考虑解决。”丁刚毅说,这是国内首次全面系统地应用仿真技术解决大规模的广场文艺演出,实现了硬件软件与导演创作规律融合。通过这次尝试摸索出大型文艺演出导演创意编排的技术需求,利用人群仿真,探索开发出能实时渲染的仿真系统,同时还形成了奥运会后续大型文艺表演管理指挥的技术原型系统。

    ⑦谈到应用前景,丁刚毅非常乐观:“除了大型文艺表演,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动画制作、影视特效、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据他透露,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系统可以实现3万人的实时模拟,以后计划实现到10万人的规模。除了服务于奥运会,这套系统还可以在重大广场仪式活动及今后实战演习、反恐等领域中使用。

                                       (选自《科技日报》2008年8月20日)

5.以下对“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能够智能化确定参演人数,自动化确定演员站位和自动化分配各站位的演员动作。

B.它能够通过实时捕捉采集动作、实现大规模群体表演动作预演和多媒体交互指挥。

C.它能实时漫游,即采用数字表演和仿真技术,可展示真人排练的任意不同角度的镜头画面,帮助导演随时调整预案。

D.它充分利用了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从演出流程、演出人员到服装道具、实施进度管理以及参演团队集结调度,等等。

6.下列各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高考资源网

A.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全面系统地采用数字表演和仿真技术,并没有靠想象或采用真人反复排练,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

B.科研人员将能够体现导演创意的具体参数输入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电脑上就会呈现出和真人同样逼真的效果。高考资源网

C.仿真编排系统能够进行智能填充及分布衣服、人体厚度、图形范围、人与人间距等各种因素,建议2369人参演开幕式。

D.导演和科研人员利用仿真编排系统在现场指挥北京奥运会彩排、2016人太极表演、万人代表团入场仿真等重要环节。高考资源网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型文艺表演上,仿真编排系统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动画制作、影视特效、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上,该系统作用并不是那么大。

B.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可以实现3万人的实时模拟。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我们所需要的任意规模。

C.科研人员利用仿真编排系统计算,认为排练“击缶”需要800人,现场发现和计算机的结果几乎没有出入,由此可知仿真系统计算比实际情况还准。

D.仿真编排系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尝试,使科研人员开发出能实时渲染的仿真系统,与此同时,还形成大型文艺表演管理指挥的技术原型系统。

二、5C(根据第②段可知,“采用数字表演和仿真技术”,“真人排练”不属于“实时漫游”的含义)

6BA项“并没有靠想象”这是不可能的,“创意”就是“想象”。C项应该是“根据衣服、人体厚度、图形范围、人与人间距等各种因素,进行智能填充及分布”,建议2369人参演“星光”。D项“在现场指挥”错误,“仿真编排系统”重在“仿真”,不需要“在现场指挥”)

7DA项,原文最后一段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比较。B项,错在“在不久的将来”,原文是“计划”,“任意规模”应该是“10万人的规模”。C项,不是“科研人员利用仿真编排系统计算,认为需要800人”,而是“大家对这套系统还不太信任,找来800人现场排练”。因此,也不能推断出“仿真系统计算比实际情况还准”的结论)

河北省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二、(9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  萧 放

    中国的人文节日大多依托着一定的自然时序,在岁时节俗中,人们融入了较多的时季意识,因自然物候的变化,而兴起对社会人生的感怀。九月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日,宜晴。人家用赤豆饭祀灶。”(民国《乌青镇志》)灶神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正值暮秋时节,处在寒露与霜降之间,此时在蒙古形成的冬季风开始自北南侵,气候明显转凉,寒风乍起,草木黄落,人们明显感受到了九月的秋寒,江苏常熟白茆等地农民将重阳视作寒气新到的节点名为“重阳信”,即立秋后的第一个寒信;南京人有这样的俗谚:“吃了重阳糕,夏衣就打包。”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暑寒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入室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登高野宴,是重阳节俗的中心内容。登高的原始意义在于逃避灾祸。重阳时节,天气初

寒,人们不仅在肃杀秋风中感受到季节的冷暖变化,而且在夏冬时气的升降中,难于适应.人

们容易感染时疾。这样,重阳时节在古代被视为危险的季节。在神秘的阴阳观念居支配地

位的时代,九九重阳意味着阳数的板盛,凡事盛极必衰。因此,九九重阳之日,有如五月五日是令人生畏的灾日。人们为了避开这一不吉之日,就采用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行为,以出外登高野游的方式,脱离有可能发生灾祸的日常时空。在具有原始信仰的古人那里,由室内到室外的空间移动,即能禳解生存的危机,这种登高避祸的方式在古代节俗中常常出现,有九日登高、正月十五日登高等。登高习俗可能最初起源于平地居民,异于平川的高山,在原始居民观念中属于神奇之地登临高处,意味着接近了天神周此也就易于获得福佑;这种登高习

俗后来随着文化的移动,播布全国。

    重阳登高大概萌芽于汉代,杜公瞻在《荆楚岁时记》注文中说:九月九日宴会,不知起

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引证了一则传说,解释重阳登高习

俗的起源。吴均接着这个故事说冷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莱萸囊,“盖始于此。”

    (摘自《百科知识》200620)

5.下列对“重阳节”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千百年来,我国各地重阳节的节俗是完全一致的,人们都要登高避祸,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祭祀灶神。

  B.重阳节的习俗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C.重阳节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它寄托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期盼,为眷恋生活的人们开辟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D.重阳节起源于古人祭祀大火的仪式,人们祭祀大火星,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避免在季节更替的时节感染时疚。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汉代到梁代,每逢九月九日重阳时节,男女老幼都要外出登高、饮酒、佩戴茱萸囊。

  B.古人在大火星出现时节要举行迎火仪式,在大火星退隐时节要举行送行仪式,这体现了早期人类对犬自然的敬畏。

  C.长江流域的人们把重阳节看成了寒气新到的节点,是暑寒交接的时间界标。

  D.在古人的观念中,登高意味着接近天神,易于获得神的福佑,因此登高的习俗逐渐播布全国。    .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这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B.在农历即太阴历通行之前,曾流行过以大火星即心宿二的运行为依据的“火历”。

  C.登高避忌的习俗在九月祭祀大火的仪式盛行的时候就已经在民间流行

  D.根据民国年间的《乌青镇志》重阳祭灶习俗的记载可以推断,古代九月有用赤豆饭祭祀“大火”的习俗。了。

5B(A各地重阳节的节俗不是完全一致的,呈现了一定的地域色彩,如祭祀灶神就限

 于江南地区。C重阳节在古代曾经并不是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而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灾祸的季节;D人们祭祀大火星没有这么明确的目的;)

6A(根据梁人吴均的记载,粱代佩戴茱萸囊的仅限于妇女。)

7D(用赤豆饭祭灶,不等于用赤豆饭祭祀“大火星”。A。项依据原文第三段第四行“在内

  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推断;B项依据

  原文第三段第一行“‘火历’让位于一般的历法”推断:C项依据原文第三段第三行“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推断。)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南京家教|最新学员 |优秀教员 |收费标准 |学员常见问题 |新闻信息 |教员常见问题 |教员须知 |本站简介

服务热线电话:18351445913,16651105749 ,我们的QQ客服:963178805 918007416(点击即可聊天)

©2024 南师大家教网  http://www.nanjingjiajiaow.com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2022007280号

电子邮箱:13699523152@139.com
keywords:南京家教 南京家教网 南师大家教 南师大家教网